回應《親子天下》59期,羅文嘉:<自力救濟的社會課>

2013.8.12 23:07
  過去在天下雜誌常看到洪蘭教授對於教育現場的指教,如今親子天下的羅文嘉先生也加入行列。貶抑第一線老師來凸顯教育問題,似乎總是廉價且簡化的有效方式。往往引起許多老師的共鳴與自省,甚至奉為圭臬。不過兩位都曾側近政治、教育及文化權力核心,絕對比絕大多數的老師更能影響或了解教育政策形成的脈絡,試問兩位付出了多少?對於臺灣的政治現實,相信以大多數老師的常識,都能體諒兩位的無奈。但要求老師背負課綱修訂及臺灣教育現場的責任,是否又過於苛求而無知? 

  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習,有賴長時間涓滴匯集的閱讀及人生經驗。小時候背誦的唐詩,就算句句精熟,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終究無法體會詩中的意涵。羅先生與我都成長在解嚴前後,相信對於「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規範人民權利義務、政治組織,任何法律都不能與憲法牴觸。」這段國小六年級課文中的句子,讀來必定感受深刻。但請仔細看看課文內容,這單元是「法律與生活」,並非談論臺灣戰後的政治發展,更不會出現野百合運動。對於十一、二歲的孩子,在有限的課文篇章及授課時間中,以及考量孩子的先備知識,教授者必須有所取捨。您在FB上表示花了許多時間說明「戒嚴統治」與「民主化」,以及解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中國」、「大陸」,這幾組名詞的關聯,您可知道一個禮拜只有120分鐘的社會課。

  羅先生過去所念的歷史,已經不是現在眾多臺灣史研究者的歷史。我的老師師大臺史所所長張素玢教授剛發表的《濁水溪三百年史》,從歷史、社會及環境娓娓道來臺灣母親河的前世今生,完全以土地與人民為主體,絕不是統治者的史觀。在最近的臺北市社會領域召集人及教師關鍵能力研習,早已透過各種管道散播在暑假教師進修課程中。至於羅先生於文中提到臺灣的發展從南而北,這就是統治者史觀,甚至可以說是漢人唯我史觀。西班牙早在16世紀選擇臺灣北部發展,就是看中臺灣北部與日本之間的經貿實力。相關內容請參照陳宗仁《雞籠山與淡水洋:東亞海域與臺灣早期史研究》,或許對於您的教學有所助益。

  當今社會教育普及、資訊科技發達,學校教育並非孩子學習的唯一管道。國小社會課匯集眾多社會人文知識,無法單靠授課教師獨力完成。家長共同參與孩子的課業是天職,也是責任。消費自己孩子的老師,不會成就個人道德的高度。戒嚴時期,執政者牢牢掌握課程內容,人民的權利義務需要自力救濟,如今,課堂外的天空更為廣闊。馬雲說「讓解決問題的人高升,讓製造問題的人讓位,讓抱怨問題的人下課。」羅先生,我拜讀過您在FB上的教學分享,但實在欠缺具體的教學內涵。如果您願意提供完整而實際的教材供親師參考,而非批判問題,抱怨教學環境,加深國小老師保守落伍的刻板印象,相信對於臺灣的教育,以及日益嚴重的親師衝突,將有更大的貢獻。

劉紹先 2013.8.13 0:10
 批評總比實際去做容易,老師別灰心。我永遠記得曹老師在那個還是國立編譯館主導(民82),且以中國大陸為主體之史地教材的時空下,鼓勵班上同學多深入了解台灣本土的歷史與文化,也介紹大家閱讀「發現台灣」一書,讓我在小學四年級就體會到福爾摩沙在各個殖民者間轉手的悲情與哀愁,且探討日本對台灣基礎建設的幫助與文化的衝擊。老師讓大家在課堂上針對二二八事件發言討論,讓我對這國軍來台後的重大事件有初步概括性的了解,也明白台灣人民在對威權統治下所展現的強韌生命力。老師還帶著大家去關渡賞鳥看紅樹林,藉由研究觀察侯鳥的遷移,對台灣的地理環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這些都對當時年紀輕輕的我有很深的影響,我認為您是非常棒的第一線老師,老師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文章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