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為康軒六年級上學期P4-P5內容,說明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是為了慶祝臺灣縱貫鐵路南北全線通車而設立。 我想除了讓孩子理解臺灣博物館與縱貫鐵路通車之間的關係外,也必須根據Benedict Anderson所著的《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和散佈》,理解殖民政府對於其領地的想像,想像統治下的「人類的性質、領地的地理、殖民地政府的家世的正當性」,而型塑此方式就是「人口調查、地圖和博物館」。換言之,「人口調查、地圖和博物館」是殖民統治的重要特徵。其中博物館為彰顯殖民地政府的權威,炫耀政績及財富的措施。但也因為殖民者運用大量的宣傳,藉由掠奪的大量文物,展現征服者的優越心態,因此間接引發民族意識的成長,反而成為凝聚民族國家的重要象徵。1908年,對於日本這個東亞新興的殖民國家,完成臺灣南北縱貫鐵路是現代化文明的重要政績,其所代表的是過去台灣西部斷裂的陸路交通,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下完成。它將可快速運送物資、軍隊,有效控制臺灣,也藉機讓歐美國家認識日本殖民統治的能力。
春雨霏霏的早晨,
來到位於烏來鄉信賢村,緊鄰福山植物園的種籽實小。
此地一年平均降下200多天的雨,
仍澆不熄親師生對人的真誠與追求自由的渴望。
他們在廢棄的信賢分校努力耕耘,
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下,用心呵護98顆種籽。
在點狀的課程中,
澆灌自然、自由、自在、自主的營養,
期盼與人友愛、凡事好奇,
努力面對自我成長,
用心過著真實生活。

誠如瑋寧校長所說,
我們的社會總有些人既不服從也不聽話,
但歷史從來不是多數人所改變,
昨是今非才是常態。
這些人透過思辨、選擇、付出與堅持,
改變世界也創造自己不凡的人生。

這趟參訪讓夥伴們重新省思投入教育工作的初衷,
聆聽自我內心的聲音。

原來我們不知道的事,永遠比知道的事多。




自太陽花學運後,臺灣社會政治光譜,逐漸由藍綠、統獨劃分,成為貧富與階級對立。戰後嬰兒潮所引發的世代對立,再加上居住人權與分配正義屢屢成為國內輿論焦點,這些都是社會學習領域關注的議題。去年(2014年)11月出版的《21世紀資本論》中文版,在兩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的推薦下,吸引許多的目光及廣泛的討論。作者從近兩百年來的政府稅收資料中,橫跨二十餘國,透過經濟、政治和歷史脈絡,分析全球資本的流動,為漸趨惡化的貧富不均提出論證與解答。提醒我們,當財富集中於少數人手中時,權力也容易集中於少數人手中,極端的貧富差距勢必徹底動搖民主社會的基石。 國小社會輔導團除了協助臺北市國小社會老師精進外,亦希望拓展視野,增進與社會脈動的結合。因此將《21世紀資本論》當作本學期共讀書籍,透過團務的零碎時間,輪流由夥伴擔任導讀,並透過「地產大亨」或「大富翁」桌遊操作,理解書中有關勞動所得與資本利所得的差異,進而理解當今全球所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 不過書中提到透過提高稅賦達成財富重新分配,如此才能實現公義社會。但如果無法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讓企業創造財富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如今在快速便利的全球化金融市場,傳統國家體制又將如何控制資金流動?此外,許多富人如巴菲特也支持多繳稅盡社會責任,但他們普遍無法忍受無效率的管理浪費資金。所以世界首富比爾蓋茲將畢生所賺取的資金投入蓋茲與美琳達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努力改善第三世界公共衛生,創新科技改善生活環境,提高資源再利用率。對他們而言,這些遠比捐助給政府或透過徵稅,再由龐大的官僚機構分配來得更有效率。 因此透過團員彼此的辯證與反思,了解仇富只會增加對立,提高稅率亦可能造成資金、人才與產業外流,甚至滋生貪瀆腐敗。面對少子化嚴重的臺灣,改善教育環境,創造社會流動,提升國際競爭力,讓年輕世代在沒有良好的社經背景下,願意投入知識創新,這些將是我們努力的課題。

我的文章與資料